- Published on
👏 一场捍卫主权的极地探险之旅
- Authors
- Name
- Yak
- @zh_robin
1909 年,由埃纳尔·米克森船长(尼古拉·科斯特-瓦尔道饰)领导的丹麦北极探险队试图驳倒美国对格陵兰岛东北部的主张,之所以有这场争端,是因为当时人们假设格陵兰岛是两块岛屿。米克森将船员们留在船上,与缺乏经验的船员艾弗·艾弗森(乔·科尔饰)开始了一段穿越冰面的旅程。两人成功地找到了格陵兰岛是一个岛的证据,但回到船上需要更长的时间,所面临的困难超出他们的想象。在极度饥饿、疲劳和北极熊的攻击下,他们终于到达船体,却发现他们的船已损毁,营地也被遗弃。希望获救的他们,现在必须为生存而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对现实的把握程度开始减弱,不信任感和偏执在心中不断滋生,成为阻碍他们为生存而战的危险因素。《极地求生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,讲述了友谊、爱情和相互扶持带来的惊人力量。

1909年,中国还处在晚晴时期。而远在欧洲的格陵兰,却上演了一部艰难的探险之旅,为打消美国对格陵兰岛领土的“觊觎”,丹麦王国派出了一支科考探险队前往格陵兰收集证据,证明格陵兰岛是一个完整岛屿,但不幸的是全员意外遇难。于是,电影男主人公埃纳尔·米克森船长与自告奋勇的机械师艾弗·艾弗森组成搜索队,决定再次前往寻找探险队的足迹,带回宝贵的格陵兰岛地图和资料。谁知途中遇到水面冰封,船只无法前行,没办法,船长和机械师二人之神前往,寻找前人留下的版图证据。
虽然影片大部分在描写搜救队的艰险曲折,但最让人好奇的就是,为什么丹麦人要证明格陵兰岛是一个完整岛屿呢?
背景简介

格陵兰岛地处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,全岛约四分之三的地区都在北极圈内,年平均气温在0℃以下,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-70℃,周围海域长期冰封。
尽管从18世纪开始,格陵兰岛的地理概貌被一段一段地绘制出来,但是,遥远东北地区的恶劣气候和海岸外的恶劣冰况阻碍了制图工作,这一广大地区在地理上仍然未知。
于是,当时的美国声称格陵兰岛其实由两座岛屿组成,一条皮里海峡(Peary Channel)由东向西延伸,将格陵兰岛最北部的皮里地(Peary Land)岛与南部的大陆分隔了开来。并且,皮里地岛的权属应属于美国。
二人冒险之旅
现实中的船长埃纳尔·米克森。

而另一名队员艾弗·艾弗森(Iver Iversen)算得上是一个探险“小白”,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。只知道他于 1884 年 8 月 24 日出生在丹麦。在加入搜索队之前,是一名机械师。

1909年,在第一次搜索失败后,米克森决定再次开展寻找,而机械师艾弗森是唯一一个同意和他去探险的人。
旅途中,两人经历了暴风雪、雪橇犬丢失、食物短缺和北极熊的袭击。最后终于在丹麦峡湾一处顶端的石堆中,找到了丹麦探险队留下的记录。


然而,事情还没有结束。当米克森和艾弗森几个月后返回驻扎地时发现,原本应该在海上等候的木船“阿拉巴马号”不见了,他们被“抛弃”在了岛上。于是,两人只得在船员留下的自建小屋里度过了整整两个冬天,直到在1912 年夏天,才被一支特殊的救援队救出。


艾弗森回国后,和家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,从此再未踏上北极。而米克森把一生都献给了探险事业,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仍多次对东格陵兰岛进行探索和考古发掘。1970年,在米克森90岁生日时,丹麦举国向他致敬。几个月后,他在哥本哈根去世。
那座让米克森和艾弗森度过了数百个孤独日子的“阿拉巴马小屋(Alabama cottage)”幸存了下来。2010年9月,以“埃纳尔·米克森”命名的丹麦海军巡逻舰在视察格陵兰岛时,又拍下了它的照片。

电影的最后,美国宣布承认米克森和艾弗森带回的证据。而自1892年以来,丹麦人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终于在地图上确认“皮里海峡并不存在”。

感悟
生命永远值得尊重,二人在整个“被遗弃”的日子里,那种求助无望,望眼欲穿的感觉,真的有种绝望的感觉。船长在不断地失望和对相恋之人思念中,慢慢出现了幻觉和猜疑,让二人在平静的日子里,也多了一些紧张气息。二人相互扶持鼓励,扛下了所有孤寂,最终绝处逢生。
影片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,虽说是冒险题材,但是中心并没有在荒野求生和冰原探险上,甚至没有宏达的风景和特效加持,重点放在了对人性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和背负艰巨使命的执着感上,值得感悟。